安防產業技術融合極具想象空間?眾多玩家紛至沓來
IOT和AI的發展根本是數據,視頻作為數據采集的直接窗口,是IOT和AI發展與運用的天然沃土,安防行業進入IOT和AI具有天然優勢,傳統安防與數字經濟相結合,引得不少AI公司、大數據企業進入安防行業。
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全球智能安防滲透率仍處于較低水平,存量替換空間大,并預測至2023年全球智能安防市場規模將達到450億美元,2018-2023年CAGR約30.26%。
在我國,2016年被業內稱為智能安防商業化元年,當年市場規模約221億元,并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2016-2023年CAGA約24.5%。
一、安防行業融合新技術
安防&數字化轉型
安防跟很多新概念都能產生化學反應,前些年的AI,這兩年的AIoT、數字化轉型等等。
過去兩年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讓世界發生了太多的變化。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數字化的趨勢沒有改變。數字化以前只是讓一些企業活得更好,而今天是企業活下去的關鍵。
安防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也給眾多行業提供技術賦能。安防行業的變化本質上也是在朝數字化的方向演變,數據結構化—數字中臺—軟件定義服務—數字孿生,這就是安防行業數字化的進程。
安防&AI
AI發展的三駕馬車:算法、算力、數據中,數據尤為重要。數據是深度學習的基礎,是一切應用的基礎。從0到1,實戰為王,安防行業是天然的數據池,因此跟AI的結合早已實戰。
現在AI在安防的應用不僅僅是計算機視覺,ISP、傳輸、存儲、運維等環節AI都開始發揮效能,可以說是All in AI。
如果給“安防+AI”也劃個階段,算法-算力-數據-方案-實施-運維,前三個階段可以稱為上半場,做技術布局,大家拼的是技術能力。現在進入下半場,做場景應用,大家拼的是落地能力。
AI之前應用較多的場景是ToG(城市管理、公安、交通等),現在要開始降維和普惠關注ToB市場了(園區、樓宇、教育等),甚至是更小的場景。
安防&AIoT
AIoT并不是新技術,而是一種新的IoT應用形態。如果IoT是用網絡連接萬物,那AIoT則是在此基礎上賦予其更智能化的特性,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萬物互聯。
安防過去可以說是IoT產業的一個小分支,以硬件為主。現在安防更像是AIoT大產業里面的一個業務,能提供大量有價值的數據。
二、眾多玩家紛至沓來
比起新業態的變化,新玩家的加入是更加顯而易見的。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現,眾多AI、互聯網、物聯網、ICT、通訊等領域的大公司都有涉足安防業務。安防行業是什么吸引這么多玩家的紛至沓來?
數據!前面提到過,哪里有數據哪里就有業務,安防行業天生就是一個大數據池,生產數據,也需求數據。
那行業格局會發生變化嗎?還是需要時間來驗證。
第一,安防行業能產生大量的數據,大部分新玩家看中的是如何挖掘這些數據的價值,跟傳統的安防業務更多的是互補關系。
第二,安防與智慧物聯融合,是一個星辰大海的故事,是一條坡長雪厚的賽道,突破行業的壁壘是需要時間的。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新玩家會加速跨界融合的速度,安防生態化的趨勢會愈加明顯。
三、以技術創新引領品牌出海
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用戶對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于居家安全及財產安全方面尤為重視,致使智能安防產品的需求不斷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入智能安防的行業當中,并頗有建樹。如依靠阿里巴巴集團的涂鴉智能,順應市場需求,發布了T3系列傳感器套裝新品,包括人體移動傳感器、煙霧報警器、門窗傳感器、燃氣泄漏報警器、多功能網關、溫濕度傳感器、水浸傳感器和場景開關等8款新品。
同時在第52屆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正式發布了蓄勢已久的智能家庭安防系統,為B端客戶進行更全面的賦能,為C端客戶提供更人性化、更周到的智能生活服務。有別于傳統安防系統僅有識別功能,涂鴉智能推出的安防系統不僅能遠程監控,還具有自動識別緊急情況并告知房主的功能。哪怕房主不在家中,出現意外情況也能第一時間遠程報警并主動干預,有效保障整個家庭的信息安全、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涂鴉智能運營副總裁黃秋萍也曾表示:“涂鴉智能深耕安防行業多年,洞察傳統安防行業的痛點,推出“0+1+N”模式的一站式AI+IPC自助開發平臺飛船Argo,希望助力所有合作伙伴登上大船,抓住智能安防的風口。”可想而知,智能安防這一行業將多么炙手可熱。
在智能安防行業爆發性增長的大軍中,國內被人熟知的有小米智能、TP-Link等。
早在2015年,小米就發布了智能家庭套裝,其中包括智能網關和人體、門窗感應器等,將這些套裝與傳統的家電匹配和鏈接,能實現小米原裝智能家居硬件的功能,進一步擴大了它在智能家居方面的邊界。2019年,小米在智能安防行業的國內營收已經突破65億人民幣,但該領域真正的巨大市場在歐洲和美國。
而在中國出海公司的大本營深圳,已經有一些新興的公司在歐洲和美國嶄露頭角,例如安室智能、澤寶創新、海曼安防等,均在智能安防行業大力布局海外市場。根據歐洲市場調研機構Euromonitor的數據,安室智能旗下的X-Sense品牌在德國、奧地利等歐洲國家的家庭安防市場占有率已經位居前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歐美國家對安防的認證要求及其嚴苛,相關的中國企業長期都被拒之門外,但近年以深圳安室智能、寧波賽特威爾為代表的公司投入大量研發費用,已經通過了英國BSI、德國TUV、美國UL等相關認證。據了解,上述幾家企業正全力研發專門為歐美家庭居住特色設計的智能安防系統,它們將直接與谷歌的Nest,烏克蘭的Ajax系統,以及海康威視的部分產品在全球市場展開正面競爭。
未來5年內,全球智能安防設備的市場規模將突破150億美元,而與此行業相關的供應鏈企業大部分位于我國珠三角地區,相關研發人才大量聚集于深圳一地。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平安城市、平安社區等工程在全國各地深入推進,全民安防理念已經基本形成,中國本土市場將會再培育一批智能安防企業。
更重要的是,海外民用市場需求旺盛,安防企業開始意識到海外市場之廣闊,開始將注意力轉向這塊待開墾的沃土。智能安防民用市場成為未來各大廠商爭奪的熱門方向,安防系統的民用化和智能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