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增城區出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規劃
日前,增城區印發《廣州市增城區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規劃(2022-2030年)》(下稱《規劃》),從健全生態制度體系、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優化生態空間格局、發展綠色生態經濟、推行綠色生活風尚、培育生態文明理念等六個方面提出具體舉措,更高水平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奮力建設“山清水秀、城田相融、綠色低碳、開放創新、和諧宜居”的美麗增城。
根據《規劃》,增城區將分階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其中2022—2025年為全面達標期,全面部署生態文明建設,編制科學可行的增城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并發布實施,積極推進實施增城區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工程。2026—2030年為鞏固提升期,全面建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全面完成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調整,全面建立生態經濟體系,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等,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增城樣本”。
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需要符合多項嚴格的標準。《規劃》對標對表國家創建指標體系,按照生態制度、生態安全、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生活和生態文化6大領域設置35項指標,基本涵蓋了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全過程,考核目標高于全國平均值。同時,《規劃》還列出增城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的28項重點工程,包括生態安全領域10項、生態空間領域3項、生態經濟領域5項、生態生活領域7項以及生態文化領域3項。
從具體措施來看,《規劃》從健全生態制度體系入手,提出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完善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建立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積極開展碳排放達峰行動,強化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和低碳試點示范,加強生態系統碳匯建設,強化氣候變化適應能力,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持續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強化水資源節約利用,加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深化工業企業廢水污染防治,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強化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深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加強噪聲污染防治,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
優化生態空間格局方面,嚴格落實生態空間管控,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守城鎮開發邊界,守住自然生態空間安全邊界;構建生態安全格局;構建區域綠色發展新格局;強化國土空間生態保護與修復,構建山清水秀增城。
發展綠色生態經濟方面,推進產業結構綠色升級,嚴格產業發展環境準入,推進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從推進節能降耗,踐行“節水優先”治水思路,推進土地全域綜合整治等方面發力,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穩步推進運輸結構優化調整,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發展推廣綠色低碳交通運輸工具,發展綠色交通基礎設施,推動交通運輸體系清潔化。深入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村級工業園區提質增效,創建綠色循環工業園。
推行綠色生活風尚方面,加強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城鄉污水設施短板,健全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加強城鄉飲用水源安全保障;構建美麗宜居家園,建設嶺南特色高品質綠色建筑,推進生態城市與美麗鄉村建設,提升城鄉綠化水平;培育生態生活方式,積極開展綠色創建,提倡綠色生活方式,踐行綠色消費模式。
培育生態文明理念方面,傳承和弘揚生態保護文化,提升優質生態產品、生態服務供給,因地制宜打造多元的生態旅游產品,傳承和保護傳統、特色文化;加強生態文明宣教,積極利用宣傳教育平臺,強化*政領導干部培訓,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提升宣傳覆蓋面;完善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公開、有獎舉報、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等機制,積極引導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好家園。
來源:廣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