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運價與成本困局怎解?“車多貨少”,運價低迷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日前組織召開了第三期現代物流智庫論壇,本次論壇聚焦公路運價與成本問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主持論壇并發表講話,指出當前我國公路貨運市場成本與運價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車多貨少”、供大于求。
會上各代表還反映了當前公路運價下跌、成本上升、司機收入下降等有關情況,重點討論了公路貨運成本、價格現狀和影響因素,分析了運價與成本的比價關系,探討了保障就業穩定、服務質量和實現運價穩定間的統籌平衡,并對政府、企業(平臺)、協會在維護市場運價穩定中的地位、作用提出了相關建議。
此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同樣針對貨運行業的發展情況發布了《2022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簡稱《報告》),并系統地分析了運價持續低迷的原因,其中油價上漲成為最大成本推手。69.01%的貨車司機反映2022年造成運價變化的主要原因為油價上漲。2022年平均油價上漲幅度約3成,如果按照燃油成本占物流企業運輸總成本30%計算,總運輸成本上漲了約10%。除此之外車輛過剩、貨源不足更是加劇了市場低價競爭,拉低貨運行業整體價格。
現如今我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貨運價格持續低迷,加快解決我國物流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成為了重中之重。
供需關系是影響運價主要因素
運價和成本是一次性單趟次個體性的定價,從這個角度考慮的話,很難找到合理的定價或者價格的合理區間。因為在市場化的條件中,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區域,對運輸需求都是不一樣的,供需關系是不一樣的。供需關系是影響運價最主要的因素,這個供需關系實際上是一個宏觀的,這是一個大環境決定的。供需關系在市場化機制下不能人為干預,不能通過政府部門或者其他人為的干預。整個公路貨運的成本是企業主體自己核算的結果,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會從長期的,比如一年的成本和收益來考慮。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比如空車回程的時候,可能只要有點費用彌補一些成本就能運。這樣一次性單趟次的定價合理性就很難核定。運價更多是由企業基于常年的成本核算決定的,它是受各方面因素影響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很難找到一個所謂的公平合理的運價。
那么在總成本里面有沒有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從總成本角度控制市場競爭的公平合理性,我覺得有兩個切入點。一是壟斷環節,企業的成本收益價格是不是合理。二是市場有沒有不正當競爭。這兩個方面,我們看看能不能做一些工作,把這些成本能降下來,那就是保證了整個運輸行業的利益,也保證了司機的權利。
以組織化應對波動性和供需不平衡
公路貨運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市場的波動性和供需的不平衡性。影響公路貨運價格的主要原因有原油價格的上升,還有很大的原因是組織的不平衡性、時空的不平衡性等。要通過有效的手段盡量減少這種不平衡性,成本運價等表現出來的問題才能慢慢解決。
這個一方面需要需求端的轉變,通過需求端活躍度的提升,首先是把貨源規模化做起來。另一方面需要供給端的有效組織,通過運輸的高效組織更好地適應現在產業組織發展的需要。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可能要回歸到市場集中度上來,這個除了政府政策合理引導和鼓勵推動外,還需要龍頭企業帶動,通過企業市場競爭和自發組織,慢慢形成一種組織化驅動力。其中,價格是最重要的手段,還有標準、信息、數據等,通過合理匹配提升自身組織效力。最終在公路貨運市場形成有規模、有需求、有組織、有利潤、有規則的五有市場,這是下一步行業值得值得關注的重點方向。
推進八個方面工作改善供需失衡
當前,公路貨運市場成本與運價問題主要還是供需失衡引起的,建議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車輛供給規范化,加快淘汰非標車輛、治理非法改裝車輛,推動低平板掛車退出散貨運輸市場,禁止“0”首付等其他不符合金融政策的市場刺激手段。
二是貨運車型標準化,盡快開展超長平板半掛車、超長集裝箱半掛車治理工作,規范合規車型。
三是路橋收費差異化,擴大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研究高速公路對空車運輸收費優惠政策,吸引“空車回流高速公路”。
四是議價參考指數化,加強行業價格引導,依托行業協會發布運價指數,合理市場預期。
五是司機信用法制化,開展公路貨運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制定貨主和司機“黑名單”,引導雙方規范履約。
六是平臺收費透明化。建立平臺收費自律機制,吸收司機、貨主等利益相關方參與,及時向社會公示,爭取形成共識。
七是行業政策人性化,通過國家降低燃油消費稅、貨主企業運價與油價聯動和運輸企業挖潛三方共同承擔油價上漲成本。
八是成本運價合理化。推廣公路貨運格式合同,規范托運人和承運人責任義務。加大供給側調節力度,提高供給質量水平,發揮平臺作用,合理引導和調節運力流轉,平衡市場供需余缺。
推進道路貨運高質量發展
為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創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建議:
一是切實減輕司機經營壓力。延續貨車通行費紓困優惠政策,延續貨車車貸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合理分擔消化油價上漲成本,切實減輕司機稅收負擔,加大就業穩崗補貼力度。
二是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明確違法違規車輛治理時間表、路線圖,科學監管和干預疲勞駕駛行為,合理引導和調節運力供需均衡。
三是優化完善行業規則制度。推廣公路貨運格式合同,合理引導市場運價預期,強化平臺交易誠信保障,便利個體司機申請資質,轉變道路運輸掛靠經營。
四是增強司機政策獲得感。落實配套貨運車輛專用停車位,優化城市道路貨車通行政策,完善靈活用工保險制度,優化貨車司機法律援助,開展貨車司機技能培訓,強化貨車司機職業體檢,規范高速公路應急救援。
五是鼓勵行業技術改造升級。鼓勵支持新能源車輛替代,支持行業發展智能駕駛。
公路運價和成本問題是關系到穩增長、穩物價、穩就業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必須堅持改革開放,發揮有效市場的調節作用;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發揮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的作用。相信通過多方的努力,貨運行業能夠盡快走出困境,開啟行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