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3.5億為何不回收?天舟五號撤離空間站
中國航天事業迎來了新的里程碑!5月5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天舟五號貨運飛船順利完成歷史性使命,成功從中國空間站組合體撤離,進入獨立飛行階段。這標志著中國空間站的首次供應任務圓滿結束,也為即將到來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下次發射做好了準備。
此次任務不僅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重大突破,也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又一偉大壯舉。天舟五號的發射和對接成功,再次證明了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技術實力和雄厚的綜合實力,鞏固了中國作為航天強國的地位。
天舟五號搭載了大量物資,包括神舟十五號3名航天員6個月的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等物資,以及澳門學生科普衛星一號、太空用氫氧燃料電池、太空寬能譜高能粒子探測載荷等試驗項目。此次任務是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的第一次飛行,也是中國空間站建設的關鍵一步。
中國的航天事業在探索深空、建設空間站、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一直保持著積極進取的姿態。此次天舟五號的成功任務也進一步彰顯了中國航天事業邁向世界先進水平的決心和信心。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的成功發射和對接,是中國空間站建設和未來中國航天事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中國將繼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深化國際合作,加強自主創新,不斷提高中國航天技術的綜合實力,努力將中國的航天事業推向更高的水平。
此次任務不僅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為全人類探索太空、開創航天事業發展的新篇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我們期待著未來,中國將繼續為人類探索太空、開展更多領先的航天科技研究和探索,創造更多的歷史性壯舉。
01
天舟六號發射時間確定,天舟五號撤離空間站!
沒錯,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天舟五號貨運飛船順利撤離空間站組合體,轉入獨立飛行階段。
而在2022年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入軌之后,天舟五號也承載了中國空間站在軌活動的不少任務。
裝載了神舟十五號3名航天員6個月的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試)驗裝置等物資
搭載了“澳門學生科普衛星一號”立方星、空間氫氧燃料電池、空間高能粒子探測載荷等試驗項目。
為中國空間站的穩定運行等提供“平衡”支撐。
所以,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并非是“只提供貨物”的能夠問題,還是多方面的。而且,在接口輪換之后,貨運飛船最大的亮點也就是維持空間站的穩定。
而在這種情況之后,還有就是為航天員在太空之中所使用的生活物質,提供給“廢棄物”的存儲等等。
當然,在天舟五號撤離之后,它將會再次進入大氣層,過后在大氣層銷毀。
而過后就是天舟六號發射,來“填補”天舟五號預留之后的接口兌換,再次實現對接,完成下一批次的任務。而這一次天舟六號發射之后,我國可能還會進行對空間站的調整,因為天舟六號與天舟五號還有很大的差別,在實力上具有極強的轉變。
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長10.6米,總重13.5噸,整體分成——推進艙和貨物艙。它的載貨量已經從6.9噸提高到了7.4噸,相比之前,有效的裝載容積從18.1立方米提升到22.5立方米,相當于擴大了20%。
所以,為了維持空間站的穩定,必然后續也會根據實際性的貨運飛船進行調整。當然,這都是后續的事情,而接下來最為關鍵的就是貨運飛船發射。
按照時間來說,已經鎖定了,最初我們說在5月中上旬時段,這會我國已經公布了一個詳細的數據,那就是預計在 2023 年 5 月 10 日下午,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將從海南文昌發射場 201 工位發射升空,飛船升空后,將采用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所以,這算是時間的精確點了,確定了。
02
天舟五號造價3.5億,為何不回收?
天舟5號將在天宮空間站附近獨自飛行一個月,然后再與天和核心艙前向接口對接,那么問題來了,為何它不重返大氣層呢?這是因為天舟5號飛船還起到一項巨大用途,不可替代的“大用途”。
有網友曾經很好奇,神舟載人飛船具備返回功能,如果天舟貨運飛船也具備返回功能,不就可以重復使用,可大大節約成本嗎?事實并非如此。
的確,神舟載人飛船具備強大的返回功能,內部面積達6立方米的返回艙能將三名航天員安全帶回地面,這已經被驗證了無數次了,安全性能達99.99%。
返回功能讓神舟載人飛船研究成本要高得多,曾有媒體報道,神舟載人飛船制造成本約8.5億元,而天舟貨運飛船制造成本為3.5億元,沒有返回功能,足足讓天舟貨運飛船的制造成本降低了5億元。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返回艙回到地面后通身被燒成了黑色,無法再次使用,我國航天也未二次使用返回艙,俄羅斯和美國也沒有先例,因此,讓整艘貨運飛船安全返回地面,我們暫時沒辦法做到。
天舟5號主要任務是給天宮空間站送快遞,該任務早就完成了,為何現在不重返大氣層燒毀掉呢?這是因為天舟5號還有一項巨大用途沒有完成,這項用途不可替代,成為空間站的“太空垃圾回收站”。
我們知道地面上的每一個家庭每天都產生垃圾,剩余的食物,丟棄的物品,包括包裝盒、衣物、電子產品,金屬等,品類繁多,長期在天宮空間站駐留的神舟15號航天員同樣也會產生垃圾。
近地軌道雖然空無一物,但是不能隨便對外傾倒垃圾,以免增加太空垃圾數量,因為每一個太空垃圾都是一顆“超級子彈”,擊中航天器的后果非常嚴重,但天舟5號可以將“太空垃圾”帶入大氣層灼燒后化為灰燼。
天宮空間站可以說是航天員生活的家,也是航天員工作的場所,肯定會產生不少垃圾,天宮空間站產生的垃圾包括糞便、食品包裝袋、丟棄的衣物和清潔用品、物品包裝袋、沒有的資料文件和報廢的電子設備等。
之所以讓天舟5號再次對接天和核心艙的前向接口,一是為了給天舟6號騰位置,二是為了運送生活垃圾更方便快捷一些。所以,天舟5號飛船在獨飛一個月后再次對接空間站,暫時不會重返大氣層。
最后
載人飛船的返回艙要返回地球,要面臨高溫的考驗,在進入大氣層的過程中,返回艙會與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產生幾千度的高溫,確保返回艙燒不壞的就是安裝在返回艙最外層的防熱材料,它可以在高溫燒蝕過程中熔化、升華,從而帶走大氣摩擦帶給返回艙的熱量,保證航天員在艙內的安全與舒適。
而這種要求防熱材料不僅耐高溫,還要高強度,而且重量越輕越好。
然而,這種材料的成本是相當地高。如果我們要將貨運飛船回收的話,會同樣需要進行對貨運飛船的改造才行。
同時,還要進行對貨運飛船內部的改造,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到承載貨物的能力,所以,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成本是真的有點高,還真的沒有必要回收一下,這就是其中的部分原因。
當然,由于回收技術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無論是載人飛船多次利用,還是火箭多次利用,貨運飛船多次利用等問題,未來可能會走這條路線,但是在我國進入到空間站的常態化運營階段,肯定是不停止項目專門進行探究。
可能這項技術已經在研究之中,但是空間站又需要維持,所以是雙面進行之中。
整體上來說,未來我國的確可能走這個路線,花費一個高成本直接一次性打造出來,但是這會還是要滿足現有的空間站要求才行。
當然,這些都是討論的額外話題了,無論中國空間站的路線如何走動,最為關鍵的是未來如何在空間站能夠給我們創造出價值,我們也期待中國空間站早點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而且,隨著國際空間站的不斷退出,未來我國空間站將可能成為唯一的空間站,那個時候,越來越多的國家想利用中國空間站進行實驗,我們也可以獲取一定的成就,并且有可能會得到一些費用,那再來打造可重復使用,可回收的貨運飛船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