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透率從1%到25%要如何加速?工程機械電動化已成必然
新能源車已經滿大街了,那么你見過新能源挖掘機嗎?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環保意識的提高,汽車行業正朝著新能源的方向發展。在這一趨勢的推動下,工程機械的電動化也逐漸成為了發展趨勢。
當新能源車已經遍布中國的時候,工程機械也在悄悄進行變革,逐步用電機代替了柴油機。這是因為電動機扭矩大,替代柴油的優勢更多,沒有了高速風阻的影響,電動效率反而更高。
一、汽車新能源發展對工程機械電動化的影響
汽車新能源的發展對工程機械電動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技術創新: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發展,工程機械的電動化技術也在不斷創新。例如,電池技術的進步和充電設施的完善,使得電動工程機械的續航里程和使用壽命得到了大幅提升,從而提高了其實用性和可靠性。
2. 環保要求:汽車行業的環保要求逐漸提高,工程機械的環保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電動工程機械相比于傳統燃油機械,具有零排放和低噪音等優點,可以有效降低環境污染和噪音污染。
3. 市場需求: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關注工程機械的環保性能。電動工程機械具有較高的市場需求,逐漸成為了工程機械市場的主流趨勢。
二、為什么工程機械行業都必將迎來電動化潮流?
不僅僅是在中國,在全球范圍內,工程機械行業都必將迎來電動化潮流。究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其一,政策方面
電動化是碳中和政策的實現路徑。在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中,文件提出要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重點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明確指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而工程機械作為能源消耗大戶和碳排放大戶,采用電動化將有效降低碳排放。
其二,產業方面
是產業升級的必經之路。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一方面加快步伐攻克國外設備的核心技術難題,另一方面以國內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產能提升,過去高耗能、環保標準低的工程機械設備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而伴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綠色發展的理念要求,以電動化為代表的新能源工程機械設備成為實現工程機械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
其三,環保方面
是節能減排的重要環節。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2021)》數據,汽車是污染物排放總量的主要貢獻者,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等四項主要污染物均超過 90%。其中柴油車氮氧化物排放量超過汽車排放總量的 80%,顆粒物排放量超過 90%。雖然非道路移動源數量少但單位車輛的各項污染物排放均遠超機動車,工程機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非道路移動源排放總量的 31.3%。因此工程機械的電動化是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環節。
其四、用戶體驗方面
經過對業內人士詢問,大家提到電動挖掘機第一個反應就是:“有勁,沒有續航焦慮”。
有勁好理解,畢竟電動車的扭矩來的直接來的快,而沒有續航焦慮的問題也是由于工程機械和常用電動汽車不同的場景決定的。首先工程機械大部分場景作業的時候都是固定在一個位置,或者在小范圍內移動,因此電池重量的增加造成的影響有限,還會加強底盤中心,讓車輛更加穩固。工程機械的作業往往只需要大扭矩不需要太大的功率,這也是電機效率最高的時候,每小時40-50KWh的消耗量僅僅相當于高速工況下的兩臺家用電車。
另外就是工地會有專門的充電樁,并且工程機械的快充口一般都為2個,大部分工程機械在2個小時內就能完成補電,整體續航能達到7-10小時,算上吃飯的時間,完全沒有續航焦慮。如果遇到定點作業,只需要將充電線延長,工程機械還可以邊沖邊用,達到了無限續航的效果。而電動車最怕的冬季低溫,在工程機械這里也不存在,大功率的電機甚至還需要額外的散熱,做好相應的熱管理,電池也會保持在最佳的溫度上。
因此對于純電的工程機械,并不存在里程焦慮。
三、如何加速新能源工程機械發展?
目前,我國新能源工程機械的滲透率不足1%,對比市面上超過20%的新能源滲透率,還擁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隨著“三電”技術的逐步成熟帶來電動化產品制造成本的不斷降低,工程機械作為生產資料,電動化相比燃油的全生命周期成本逐步具備吸引力和經濟性,電動化成為工程機械綠色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不過我們也大膽預測,滲透率將和新能源汽車一樣,提升至25%。那么有什么辦法,可以加速這個提升過程呢?我認為有三個點可以加速此過程。
1、加速推進實行國家補貼政策
國家補貼政策對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而在電動工程機械這一品類,如果也能實行國家補貼政策,相信將會是一股巨大的推動力。對于客戶來說,購置電動工程機械比購置燃油工程機械的費用會高出很多,雖然后續的使用成本電動工程機械更低,但購買的成本過高的話,很多人在一開始就被攔在了門檻之外。而補貼政策一出,相當于降低了購買電動工程機械的門,自然會促使購買電動工程機械的人變多。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王杜娟就建議,對工程機械電動化產品實行三年補貼政策。她預計到2025年行業電動產品的銷量將有大幅度提升,三類主要產品可實現銷售收入分別為420億元、200億元、100億元。
“新能源是個新賽道。過去我們通過積極的財政補貼政策,乘用車建立了很好的電動化汽車工業體系,讓中國電動化走在世界前列。電動化的進一步深化推動還需要國家的支持,加快與新能源相適應的基礎設施、體系的建設。”向文波說。
2、大力研發取得電池技術突破
電池可以說是電動工程機械最重要的一個點。電池技術的突破,以及電池價格將直接影響電動工程機械滲透率。在成本端,電池的價格直接影響了電動工程機械總成本的高低。在使用端,電池的容量,充電次數,損耗率將直接影響產品的好壞,會帶給用戶不同的使用感受。對于用戶來說,使用感受好,價格又低,用戶自然更愿意購買。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過去十年電池性能提高了3倍,成本下降了90%,參考新能源乘用車的價格趨勢,預計未來2-3年后電動化設備批量生產,屆時動力電池規模化生產和動力電池的回收體系逐步完善,動力電池成本將出現明顯下降,傳導至下游主機廠電動化設備售價也出現小幅下降,電動化工程機械設備價格優勢逐步顯現。
3、耐心等待時間驗證
就工程機械產品回本周期來說,第一批購置電動工程機械的用戶,目前已經走完了第一個回本周期了。
近期,柳工就發文表示,客戶購置的856E-MAX純電動裝載機運行時間已經超萬小時。在短短的一年半時間內,節省運營費近100萬元。無獨有偶,徐工也發文表示,他們客戶購置的純電動裝載機也運行超萬小時,在初步估算后,萬小時燃料消耗和保養費用等成本減少近百萬;尤其省去了發動機、變速箱等燃油機型才有的維保費用。
每次在宣傳電動工程機械時,廠家都會說到關于設備后續使用時的經濟效益,在一開始大家可能會抱有疑慮,真的會這么省錢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今多家“吃螃蟹”的用戶現身說法,確確實實是省了一大筆錢。這相當于給一些還在觀望中的潛在用戶吃了一顆定心丸,能使他們更傾向于購買電動工程機械產品。
我認為,隨著國家補貼政策的增加,加上電池的更新換代加速成本的降低與提高使用者的實際感受,隨著時間的驗證,電動工程機械定能實現滲透率從1%到25%的轉變。
25%只是我們的一個目標,還不是終點。
四、工程機械電動化的未來趨勢
工程機械電動化的未來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技術創新:隨著電動工程機械的發展,相關技術也將不斷創新。例如,快速充電技術、高效電池技術、智能化控制技術等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提高電動工程機械的實用性和可靠性。
2. 市場需求: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電動工程機械的市場需求將逐漸提高。例如,城市施工等環境對噪音和污染的要求將越來越高,電動工程機械將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
3. 國家政策: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將逐漸加強,工程機械的電動化也將得到政策支持。例如,國家將加大對新能源工程機械的補貼力度,鼓勵企業加強研發和生產電動工程機械產品。
4. 可持續發展: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電動工程機械將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通過電動化,可以實現工程機械的綠色化、低碳化,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