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為機 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
當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蔓延,使世界經濟貿易增長受到嚴重沖擊,我國疫情輸入壓力持續加大,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鏈恢復面臨新的挑戰。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
記者: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影響備受關注。在您看來,如何正確看待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鄧中翰:雖然此次疫情會對中國經濟造成短期沖擊,但經濟中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因疫情影響發生根本性改變。我們可將此次疫情視為一個短期的經濟沖擊,使總需求和總供給曲線有一個短期平移。但是,隨著時間延長,沖擊將逐漸減弱,經濟增長終究還是要回到原有的軌跡,因此長期內不影響經濟向好的根本趨勢。
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面臨的壓力值得重點關注,但也有一些行業正在努力化危為機。從產業來看,短期內對2月份、3月份的服務業影響較大,其中旅游業、餐飲業、酒店業和航空業受影響最大;從生產經營上來看,工業企業、科技企業基本都已經在政府引導下做好防控,安全復工。從生活上來看,很多線上平臺很活躍,生鮮蔬菜、日用百貨可以無接觸配送,城市居民可以便利快捷地網購到所需的食品和日用品。
現在壓力比較大的,主要是服務行業和線下零售行業。這些行業將在疫情過后集中反彈,帶動經濟回升,預計下半年我國經濟將逐漸回暖。從中長期看,疫情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大趨勢。
記者:在您看來,如何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鄧中翰:首先,需要盡快徹底撲滅疫情,加快疫苗與抗體的研制,使經濟社會回到正常發展的軌道上,釋放前期沒有得到釋放的投資、消費需求。同時,加快“新基建”投資落地,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動能,包括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公共安全數字中國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其次,這場疫情對各類企業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中央高度重視,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隨著疫情形勢發展變化還將及時進行完善。同時企業要更主動把握疫情防控帶來的產業變革和生活方式變革機遇,謀劃在前,趁勢而上,加快轉型升級,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最后,準確分析和評估疫情帶來的影響,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利用好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步調一致,踩準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挖掘潛能,拓寬渠道,化被動為主動,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抵消疫情對我國經濟的沖擊的。
記者:如何認識在這次抗疫斗爭中突顯出來的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鄧中翰:*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是領導一切的核心力量,是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堅強核心。在疫情防控期間,中國共產*充分發揮了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廣大*員干部、醫務工作者按照*中央的領導部署,深入防疫一線,攻堅克難、頑強拼搏、不怕犧牲,撐起人民健康的“保護傘”。同時,在疫情防控最為吃勁、最為焦灼的狀態,中國共產*帶領中國人民形成聯防聯控、人人參與的抗疫長城,凝聚起了全民團結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為奪取疫情防控的全面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還有助于“看得見的手”更為有效地發揮調控作用,適合我國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國政府能夠有效平穩物價,并發動社會各方力量加快口罩、防護服、檢測設備及試劑等防疫物資的生產和調配,讓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獲得更好的保護。作為國家主導成立的高新技術單位,我們“星光中國芯工程”團隊也在第一時間推出公安疫情核查系統APP,向全國公安系統免費提供,為湖北等多個省市的公安干警快速掌握確診人員活動軌跡、篩查涉疫人員、切斷傳播鏈條提供有力技術支持。(人民政協報 記者:李元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