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面光伏總裝機容量已達全球第一 整體發展向好
據預測,2019—2024年全球“水面光伏”的需求量預計將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長,2022年,“水面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占全球所有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的2%。10多年來,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90%以上。隨著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其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而“水面光伏”也成為了光伏產業的一顆新星。
水面光伏電站是指在水塘、中小型湖泊、水庫、蓄水池、采煤塌陷區形成的湖泊等水面上建立的光伏發電站。從廣義的“水面光伏”來說,行業并沒有嚴格的界定條件,一般將光伏電站下部長期為水域的電站,都稱為“水面光伏”。
由于不占用土地資源,可減少水量蒸發,又兼顧漁業養殖等特點,近年來“水面光伏”受到廣泛關注,并在湖泊、河流、灘涂、近海等多種場景下得到成功應用。特別是建在水面較為開闊區域的光伏電站,可避免其他物體的陰影對光伏組件發電帶來的不利影響,水面的光反射率也遠大于地面和山地表面的反射率。并且水面具有冷卻作用,能有效降低光伏組件的溫度損耗,“水面光伏”系統的整體發電量比同等條件下的屋頂或地面光伏發電系統,高出10%—15%。
同時,隨著擋浪墻、圍堰施工等工程技術方案的改進和提升,我國“水面光伏”項目已進入海域,成功建設了浙江慈溪海涂項目等海上光伏項目,拓展了“水面光伏”的開發應用領域。中能眾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鳴說,“水面光伏”的樁基固定式和漂浮式兩種形式,各有其適用的場景,但從發展前景而言,漂浮式正在成為光伏地面集中式與屋頂分布式之后的第三大光伏電站發展趨勢。“漂浮式光伏電站具有不占用土地,發電量相對較高,不破壞水域環境的特性,預計未來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60吉瓦以上。
目前,全球“水面光伏”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期。由于支持政策好、商業模式成熟,我國“水面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已達全球第一,也是大規模水面光伏電站的主要建設國家。目前,我國“水面光伏”項目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城市。
據能源和自然資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公司的電力與可再生能源部預測,2019—2024年全球“水面光伏”的需求量預計將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長,2022年,“水面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占全球所有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的2%。
不過當前發展“水面光伏”還面臨政策和技術等問題限制。光伏復合項目用地標準不夠明確,各地對灌木林地、坑塘水面等用于光伏復合項目建設的審批標準不一,部分地區存在“一刀切”的情況。一些地區相關部門過度解讀涉河建設項目管理的政策要求,限制了“水面光伏”項目的開發。
今年1月7日,山東省海洋局結束了對《關于推進光伏發電海域立體使用管理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征求工作。根據《征求意見稿》,山東鼓勵各市因地制宜探索利用已確權的養殖用海、鹽田用海區域,科學布局光伏發電項目。
據初步統計,我國海洋光伏電站項目規劃的發電量已超過500萬千瓦。天津南港、廣西防城港、江蘇連云港、河北黃驊港和曹妃甸及山東、浙江、福建等省的重點區域都有相應項目規劃。
目前國內外內陸水面的光伏技術已相對成熟,但海洋光伏電站項目套用內陸“水面光伏”的技術方案還不可行。由于海洋環境的特殊性,不同地區的風浪流差別非常大,不僅無法沿用內陸水面光伏電站的經驗,甚至不同海域的技術方案都需“一事一議”。目前,海洋光伏電站的技術仍處于起步階段,如何從技術層面控制風險、優化投資,還需要更基礎的研究探索。
內容轉自人民網:原標題--攻克技術難題,達到環評要求“水面光伏”才能穩立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