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產業園區轉型發展新方向 明確新目標
產業園區作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是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管理創新的重要載體,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近年來,我國產業園區蓬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但與此同時,產業園區也面臨著緊迫的轉型壓力:入駐企業良莠不齊、企業招商集而不群、服務手段簡單低效、園區收入結構單一等問題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產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需求。
今年1月12日,國務院在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推動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引導產業園區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利用數字技術提升園區管理和服務能力”。為新時期我國推動產業園區轉型發展框定了新方向,明確了新目標。
當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創新,為產業園區利用數字技術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提供了有效路徑。依托大數據技術面向園區企業進行內外部環境數據的采集、挖掘、清洗、分析,形成園區主體對目標企業和對標園區的“客觀評價能力”。依據評價結果,產業園區可為每一家園區企業提供精準的政策、空間、人才、稅收、融資等服務,發揮“千企千面”的服務能力,有效推動政府和產業園區的資源合理化配置,實現社會和經濟效益的有效結合。
依托“客觀評價能力”發現早中期潛在優質“種子”項目,形成精選企業池。通過設立產業基金強化園區股權投資體系,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面向精選企業形成以“耐心資本”為特征、基金系聯合投資為核心、股權投資與集成服務聯動的產業精準投資模式,推動產業園區優化收入結構,從傳統的房租收益模式轉變為新型的投資收益模式,實現“房東”到“股東”的全新轉變。
依托“客觀評價能力”支撐園區轉變產業培育模式,鼓勵園區企業開拓全國市場。通過大數據精準梳理全國產業園區的“政產學研用”資源,讓企業找到更友好的產業發展政策、讓基金找到更優質的投資主體、讓機構找到更精準的服務對象、讓政府找到更適合的招商目標。推動園區企業在全國范圍有序流動,迎合各地產業招商對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的殷切需求,助力各地鞏固核心產業,拉動當地就業,加強稅源建設。
通過“客觀評價能力”,以精選企業服務實際需求為導向,招募和引進各類專業服務機構,形成產業服務供應商集群,構建以空間運營服務、產業投資服務、科技金融服務、專業科技服務為內容的全流程服務矩陣。創新企業服務管家機制,實施服務戰略合作伙伴計劃,為企業精準提供從原始創新、產業孵化、規模化發展再到資本市場對接的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服務。
內容轉自人民政協網:原標題——用大數據客觀評價能力助推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