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智能化行業 平臺已在煤礦2/3的隊組成功應用
全國首家建成5G+智能化礦山的新元煤礦聯合華為公司開發完成“智能作業管理平臺”,已在煤礦2/3的隊組成功應用。這一平臺涉及3方面31個業務場景,作業人員超過400人,標志著新元煤礦在智能化進程上又邁出一步。
2020年,我國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494個,有采煤、鉆錨、巡檢等19種機器人在煤礦現場實施應用。并且,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預計,到十四五末,全國有望建成智能化生產煤礦數量1000處以上,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90%以上,掘進機械化程度達到75%以上。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應用場景上線后,作業人員通過手機App即可操作,管理者在調度指揮屏上就可以實時全局查看作業情況,重點關注高風險問題,審視未及時完成的作業情況,出現異常情況及時決策。
目前,這一平臺已覆蓋井上變電站、提升機、通風機,井下皮帶機、綜采面,配電室、水泵房等多個場所的巡檢工作,實現巡檢全程可監督、可追溯,巡檢信息在線化,巡檢任務自動派發;借助這一平臺,還可實現井下工程的標準化管理,把驗收過程數據納入巷道檔案,為后續生產作業提供重要依據。
此外,在安全管理方面,平臺可完整記錄排查出的隱患問題,并將責任落實到人,確保及時閉環管理。對于需要多個隊組配合的問題,在系統中查看一目了然,可減少溝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附:我國煤礦智能化行業相關政策梳理匯總
國家政策層面
技術層面
2016年,《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發布,明確提出未來五年要大力推進礦業領域科技創新,加快建設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礦山,大力發展“互聯網+礦業”
大型煤礦的機械化程度已經較高,設備自動化是數字化、智能化的前提
2018年5月,國家標準《智慧礦山信息系統通用技術規范》(GB/T34679-2017)正式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智能化礦山建設已開始真正落地
華為聯合生態伙伴提出“3個1+N+5”(一網、一云、一平臺、N應用、五中心)的智能礦山整體架構,利用5G+AI+鯤鵬云等先進的ICT技術與礦業生產融合,助力實現少人開采、智能運輸、無人值守、無人駕駛、智能管控等目標,從而提升煤礦企業本質安全生產水平,幫助礦業企業加速走向智能化,最終實現少人化、無人化的愿景目標
2019年,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發布《煤礦機器人重點研發目錄》,明確將大力推動煤礦現場作業的少人化和無人化
邊緣計算的發展,使得智能終端得到有效的整體協同控制,降低后端數據負載壓力同時確保了終端的即時響應;工業物聯網技術群、GIS等相關技術的發展,則使得具體場景的流程、規格等復雜需求有了落地的可能。整體來看,智慧礦山是基于現有各項先進技術對礦山工作流程和管控的數字化實現
2021年6月5日,國家能源局、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研究制定了《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南(2021年版)》智能化煤礦應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思路,采用一套標準體系、構建一張全面感知網絡、建設一條高速數據傳輸通道、形成一個大數據應用中心,面向不同業務部門實現按需服務
數字平臺是華為智慧礦山解決方案的核心,通過融合NewICT技術,包括AI、大數據、物聯網、視頻云、GIS、融合通信等平臺能力,并基于ROMA將平臺能力封裝成各類服務,為業務應用提供共性平臺能力的支撐,將各類智慧應用從平臺重復建設和繁復對接中解脫出來,聚焦在業務實現即可;同時通過WeLink實現各類業務應用的統一入口,使能智慧應用的建設
2021年9月14日,國家能源集團、華為共同舉辦“礦鴻操作系統”發布會。礦監局、工信部、科技部、能源局、煤炭工業協會、國家能源集團、華為等政府機構與企業代表出席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內容轉自新華網:原標題——全國首座5G煤礦智能化應用再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