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行業:推進氫能制儲輸運銷用全鏈條發展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不斷優化原料結構,氫能產業發展又迎重磅利好。
推進氫能制儲輸運銷用全鏈條發展
《方案》提出,要調整優化用能結構。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有序推進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煤炭減量替代;推進氫能制儲輸運銷用全鏈條發展;鼓勵企業、園區就近利用清潔能源,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開展“光伏+儲能”等自備電廠、自備電源建設。《方案》指出,建成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研發、示范、推廣一批減排效果顯著的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工藝裝備產品,筑牢工業領域碳達峰基礎;推動綠色低碳技術重大突破,布局“減碳去碳”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低碳顛覆性技術研究,突破推廣氫能等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協作、上下游協同的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創新體系。
地方氫能產業政策密集出臺
近段時間以來,山東、北京、廣東等地相繼發布氫能產業支持政策,涉及燃料電池汽車推廣、加氫站建設、產業鏈打造等多個領域。此外,多地都明確拿出“真金白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份公布了涉氫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3個省份出臺了氫能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并且,有4個省份錨定了2025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千億的目標。
有權威專家團隊研究認為,在已經發布的地方規劃中,預計到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將超過15萬輛,加氫站將超過1000座,氫能產業累計產值將超過9600億元。另外,從研發投入來看,盡管我國的氫能源布局較晚,但正逐漸成為研發預算投入增幅最大的國家。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氫能相關企業2675家。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增氫能相關企業276家;近10年來,我國氫能相關企業注冊量不斷增加。2019年新增氫能相關企業467家,同比增長52.12%。2020年新增499家,同比增長6.85%。2021年新增680家,同比增長36.27%。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以437家氫能相關企業排名第一。江蘇、山東分別有232家、195家,位居前三。
氫能產業鏈產值有望持續增長
從全球格局來看,目前各國都在加緊氫能的研發與投入。國內來看,氫能產業鏈的產值未來有望持續增長。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擁有規模較大、基礎較好的“氫氣產業”,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大氫氣生產國。此前,《規劃》首次將氫定義為一種綠色低碳的二次能源,明確氫是能源轉型的重要載體。
可再生能源制氫是主要發展方向,以電解水制氫為基礎的氫電互變技術,為可再生能源儲能提供了新的技術選擇,這也是實現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開發利用的重要技術路線,將成為氫能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
內容轉自人民網:原標題——多地“真金白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