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發布供應鏈金融發展意見 涵蓋4個方面15條舉措
近日,為堅決貫徹*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 工業和信息化部 司法部 商務部 國資委 市場監管總局 銀保監會 外匯局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江蘇南通市發布《關于推進南通市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指導意見》。
以下為網經社金融科技臺(FT.100EC.CN)為您帶來的《意見》十五項舉措:
1、搭建建筑業供應鏈金融公共服務平臺。支持海安市吸引銀行科技力量、當地特級資質建筑企業、全國知名科技金融公司共同設計、開發針對建筑業的供應鏈金融公共服務平臺。
2、探索與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平臺的互聯互通。支持建筑業供應鏈金融公共服務平臺探索與人民銀行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以及上海票據交易所等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平臺進行互聯互通。
3、支持建筑業供應鏈金融公共服務平臺專業化運營。支持海安市運用政府性產業基金吸引多家特級資質建筑企業、地方國企、融資擔保公司、全國知名供應鏈金融配套服務機構、大型供應商等共同出資成立專營機構,具體負責公共服務平臺的運營維護。支持地方政府性股權不低于30%。
4、鼓勵通過市場化方式整合現有各類建筑業平臺。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鼓勵全市現有建筑業平臺完全市場競爭,并通過市場化方式實現兼并重組或專業化整合。
5、鼓勵開展供應鏈金融前瞻性研究。支持南通市金融學會與上海財大產業鏈金融研究院共同發起設立供應鏈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制定供應鏈金融相關產品服務、數據采集、指標口徑、交換接口、環境績效,以及供應商、供應鏈核心企業、倉儲物流、金融機構、公共服務平臺等行業共性標準。
6、支持銀行提升供應鏈金融服務能力。鼓勵轄內銀行發起設立供應鏈金融專營機構、事業部和特色分支機構,統籌推進供應鏈金融業務創新發展,加快培育專業人才隊伍。
7、創新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融合模式。鼓勵金融機構以實現碳中和為目標,提升對綠色產業、綠色項目的評估、識別和定價能力,通過創新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對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的金融支持。
8、發揮供應鏈核心企業關鍵支撐作用。針對特級資質建筑企業分包現象普遍、項目分布全國、管理難度較大的特點,支持南通市建筑業協會、供應鏈金融研究中心制定標準化的企業端采購、驗收流程,并在全市特級資質建筑企業推廣使用。鼓勵供應鏈核心企業提高債務管理和流動性管理水平,促進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及時響應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申請,減少確權時間和成本,支持中小微企業高效融資。
9、吸引更多供應鏈金融市場主體集聚。支持商業保理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適時加入公共服務平臺,發揮差異化作用。
10、發揮地方財政資金支持作用。支持財政部門研究制定供應鏈金融獎補政策,對支持通過中小微企業獲得供應鏈融資的供應鏈核心企業和金融機構,按融資規模的一定比例給予獎勵。
11、發揮保險機構保障作用。鼓勵轄內保險機構積極向上爭取供應鏈產品落地,增加營業中斷險、倉單財產保險等供應鏈保險產品的供給,提供抵押質押、純信用等多種形式的保證保險業務,擴大承保覆蓋面,做好供應鏈保險理賠服務,提高理賠效率。
12、拓寬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支持供應鏈核心企業、法人銀行在債券市場發行供應鏈金融ABS,拓寬供應鏈金融的資金來源。
13、探索金融科技創新監管模式。在設定明確試點范圍和規模的前提下,運用成熟可靠的金融科技技術開展先行先試,對供應鏈金融產品設計、盡職調查、審批流程、貸后管理實施差異化監管,側重于對供應鏈核心企業的信用和交易真實性審查;并結合試點經驗不斷完善,推動更多應用落地。
14、提升供應鏈金融風險風控水平。引導供應鏈核心企業將應收應付、倉單貨單等擔保權益信息統一在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公示系統進行登記。
15、嚴格對供應鏈金融的監管約束。依法嚴厲打擊利用供應鏈金融名義進行的各類金融違法犯罪活動。推動相關部門信用信息歸集共享,落實跨部門“聯合激勵、聯合懲戒”措施,依法加強對信用評級、信用記錄、風險預警、違法失信行為等信息的披露和共享。
11月23日,國內領先的數字經濟服務商“浙江網經社信息科技公司”宣布成立“消費品電商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心”,并發布消費品電商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此舉旨在破解消費品流通企業融資難題。